原标题:以新老搭配+“混成旅”推进数字化,以自动化衡量数字化|数智前瞻·数智化十问
与此相对的,是中国企业数字化的进展绝对称不上平顺。有人说,业界缺少具有普适性的数字化范式经验与操作标准;有人认为,数字化缺少足够的重视、预算、资源与人才;甚至有人猜想,中国缺少数字化创新的产业基础……
如何定义成功的数字化甚至数智化、谁应该为数智化创新负责、数智化创新的预算从哪里来、如何才能可能的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效率与成功率?……这些问题我们与行业人士一样好奇。
•央国企内部运作比较好的模式,是集团层面的cio/cdo由内部任命,二级公司的cio/cdo从外部聘用。
•数字化转型的最佳模式,是“混成旅”的模式。
•数据是区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
数科公司改变了原有的数字化治理模式
如果说企业上erp是信息化时代的一个标志,那么数字化时代成功标志,以前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疫情后我们发现,自动化程度是企业数字化的一个判断标准。随着企业的数字化不断升级,业务流和跨系统平台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并向着超级自动化迈进。自动化一般分四个阶段,任务自动化、流程自动化、自动化运营和超级自动化。我们希望我们客户和我们的企业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自动化水平,沿着超自动化道路前进,就是用自动化来作为一个数字化成果的衡量标准。
对比其他国家,中国数字化预算整体看比北美低,跟日本应该相差不大。总体而言,中国在数字化层面的投入其实不算小,因为央国企做数字化转型是国家战略要求,然而到底是继续去做信息化还是投入到数字化,现在还没有定论。作为数字化产品服务公司,我们应该帮助客户了解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业务流程的升级,对企业能够产出什么实质价值,以此帮助客户进行理性决策。
数科公司模式比较好的一点,是可以引进一些更市场化的人才,把更多的市场上的视角带到央企来。现在央企无论是收益方面还是人才结构方面,都越来越市场化,而且也在为客户和市场输出一些成熟的方案。
数科公司的本质是改变了原有企业的数字化治理模式,核心理念是让专业人才做专业的事。同时因为市场化带来了人才和机制的改变,所以对企业本身的数字化是有帮助的,也是未来企业在构建自己的数字化团队时可以考虑的一个模式。但如何让数科公司更加市场化,吸收更多市场上好的人才、好的产品服务、好的模式,做好数字化治理还需要进一步的运营实践。
当前的cio或cdo普遍是之前比较熟悉海外的软件。过去几十年中国无论是做信息化,还是做数字化转型,都具有这个特点。
所以我们应该去思考的是,无论从产品的先进性还是稳定性,我们如何让cio或cdo更安心地去选择我们的产品,其实也给了国内的供应商一些机会。
我觉得cio/cdo通常而言有三个特征,点是具有先进的数字化理念;第二点是用技术驱动业务;第三点是重视团队协作。
比如从我们的央国企客户可以看到,他们内部运作模式比较好的一种团队构成模式,是集团层面的cio/cdo从集团内部任命,一般是传统的负责信息技术部的cio。但是二级公司的cio/cdo很多是外聘。
我觉得这个模式对于央国企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推动数字化的模式。二级公司的人相对市场化,带来了新的技术理念。但是内部利益结构比较复杂的时候,需要一个懂公司组织文化的人去推动这个变化。所以新老搭配的模式,比较适合在企业内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工作。
数字化转型的最佳模式,叫混成旅的模式。混成旅的模式就是业务和技术人员共同推进工作。至于业务还是技术团队负责,取决于一个企业的数字化治理模式。
数字化转型一般定义为战略引领、数字驱动的业务转型。所以从这个定义上讲,数字化转型需要高层领导、it团队和业务团队的参与。
就我们的经验而言,一个融合了业务和技术的混合编制团队,可以实现贯穿的端到端的业务线和技术线。很多做得比较成功的甲方公司都是业务技术高度融合的。
数据是区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明显标志
数字化的前提是企业至少应该已经度过了信息化阶段。今天客户面临一个最基础的问题,就是今天这个时代的市场变化相比之前快非常多。用信息化时代的手段应对这些改变很有挑战,所以企业必须要有数字化手段,无论是数字化的运营还是数字化的营销,否则就相当于供给方和需求方脱节了。
数字化转型一般分三个阶段。个阶段是软件定义组织,第二个阶段是分析定义软件,第三个阶段是实现平台革命。
信息化时代的一个标志就是企业的所有行为都由软件所定义,企业任何的操作都在软件上实现。这个阶段一般定义为信息化。
第二阶段是分析定义软件,一般定义为数字化。以前信息化阶段所有的软件都是功能定义的,但未来是数据定义软件。所以数据是一个区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非常明显的标志。数字化就是实现从数据到洞察到执行到价值的闭环。
到第三阶段则是实现平台革命阶段,出现了很多平台性公司。
我觉得每个企业都希望能把核心竞争力不断的放大。而在核心竞争力上去构建的数字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保险公司,有些可能是承保的能力非常强,有些是在代理上、渠道上的能力强,所以企业更多是要通过数字化赋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化的方式,一种是利用市场提供的套装软件。比如汽车企业会用erpcrmscm等传统软件来做数字化转型。
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是通过paas的结构去构建自己的数字化运营体系。一个典型代表就是特斯拉。特斯拉没有使用erp、crm,而是自己建立一套基于低代码开发的warp平台。
特斯拉的模式很难复制,因为大部分中国企业多年来已使用不同的系统,不像特斯拉可以从零开始做数字化转型。但是特斯拉这种模式的技术思想是可以学的,这也符合中国的自主创新的道路。目前国资委和工信部认可的模式是从各类软件入手。就是通过构建类似特斯拉的数字化运营平台,以技术敏捷来引领业务敏捷。
所以数字化的两个趋势,一个就是用传统的软件来做企业数字化的支撑,另外一个是基于一个开放的架构去构建自己的数字化运营体系。
目前来看,在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原有系统上构建以自身为主的数字化运营平台,可能是一个新的趋势。
数字化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上向下,一种是自下向上,小步快跑,一般是归属为自下向上的模式,主要是做场景化的试点。优点是见效快、获得感强,缺点是缺乏框架,很难获得规模化的效果,容易迷失。
很多的国外企业都是自上向下,在一个宏观的框架,全公司进行数字化转型。中国很多企业是小步快跑。
如果一个企业还没有开展数字化转型,想让大家有体验感,rpa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个原因是rpa是非侵入式的,不用改变目前的it系统架构。第二个是rpa可以迅速帮助自然人获得工作效率的提升,且适用场景非常广泛,可以大规模推广。
今年从体感来讲,我们感觉企业对数字化的需求特别旺盛,而且疫情以后,企业对数字化的认识更加清晰。
企业对自动化投入是一个线性投入。到21、22年之后,企业对数字化和自动化投入变成非线性投入、或者说加大投入。这是德勤对全球的数字化的分析,也印证了我们的体感,就是企业更加重视数字化。
我们对年的市场前景还是乐观的。我觉得有几个驱动力,是整个中国的数字化水平,距离一些发达国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所以我们有很大发展空间。第二是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背景。比如国资委、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近一两年纷纷推出数字化转型的国家级方略。第三是中国企业内部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我感觉十四五期间,整个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比例会很大,新技术的应用也会得到非常广泛的扩展。
当下,虽然很多人认为是经济寒冬,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窥见新的趋势。
点,数字化是趋势。一个企业是否做数字化跟经济寒冬没必然联系。如果不进行数化转型,企业要么被淘汰,要么成为数字化企业的附庸。
第二点,我们认为企业对数字化需求异常旺盛,特别是疫情之后,我们建议客户要更加重视和保持在自动化上,要把数字化更加清晰的聚焦在自动化这个领域,通过自动化减员增效,提高生产效率,打造高质量的企业,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