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海川机器人丨国家与社会发展福祉 “十四五”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日期:2023-02-06     浏览:14    评论:0    
核心提示: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年。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工作报告中关于“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概述部分,共出现八处“数字”——即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这八处“数字+”体现出数字化发展在我国中长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无论是打造新发展格局、共建“一带一路”,还是科技自主创新、推动绿色转型,数字化无不例外是智能手段,是战略支撑。

从时代发展大势看,始于上世纪中期的信息革命浪潮至今有增无减,正在掀起具有全球性、战略性、变革性的数字化转型。更为重要的是,数字化转型已有机地融入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事业中。


回望“十三五”,中国数字化发展已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4g发展带动了短视频流行,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全球水平,5g商用进程全球领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加速渗透融合,中国正从互联网应用大国迈向互联网强国之列。

面对数字化转型浪潮,我国从早期的跟随融入,到深度参与,再到自信驾驭乃至引领,不过短短二十五年。开放的市场机制、活跃的社会创新力、有为的国家顶层谋划都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作用。


然而,这个过程从未一帆风顺,而是充满挑战。为此,今年工作报告对数字化发展提出几项要求:

报告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实际上,中国作为后发国家,需要克服技术霸权设置的发展门槛。如何在创新密集、迭代的新技术领域,解决长期的“卡脖子”问题,积累新的战略技术资源,是关系中长期发展利益的重中之重。


报告还指出,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当前,数字平台已成为兼具互动性、自发性、规模性的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平台企业国际化发展能够提升我国在多领域多层级的对外传播力和影响力。但是,不可回避的是,垄断行为、技术应用的价值内涵与利益导向,事关国家与社会发展福祉,必然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命题。


此外,报告还提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可以看到,互联网内容已经成为全球性数字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场。

面向“十四五”,数字化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推进数字化,不能仅以工具理性为尺度,更要站在战略全局与价值高度引领发展。

数字中国,任重道远,然行则将至。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